《三峡》课堂笔记
三峡:
总写三峡的特点:山高岭连 中间狭窄(高峻美)
夏季三峡的情景:水涨流急 交通阻断(奔放美)
春冬三峡的情景:水退潭清 风景秀丽(清幽美)
秋季三峡的情景:水枯气寒 猿鸣凄凉(凄婉美)
思想感情:
抒发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一、文学常识。
1、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2、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3、本文选自《水经注》。
二、重点词语解释。
1、自:在
2、略无:毫无
3、阙:同“缺”,中断
4、嶂: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5、自:如果
6、亭午:正午
7、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8、至于:到了
9、襄:上
10、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11、或:有时
12、虽:即使
13、奔:飞奔的马
14、以:认为
15、飞漱:急流冲荡
16、回清:回旋的清波
17、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18、良:实在
19、旦:早晨
20、肃:寂静
三、问题解答。
1、课文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
(1)为写水设置条件
(2)揭示水速的原因
(3)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2、文章如何突出三峡的山高峻的?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1)从山本身的形态写其高。
(2)以天和日做衬托突出其高
(3)在特定的条件下写山的高峻。
3、山的特点?
高,连(连绵不断 遮天蔽日)
4、为何先写夏水?
因为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又以夏季为盛,所以先写夏水。
5、三峡夏季水的特点?
水势浩大 水流湍急
6、文章如何写三峡水之险的?
1)正面描写水势大和水之险。以“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简单概括,尤其是“阻绝”一词突出三峡的险。
2)运用特例侧面描写水流急,用只有“王命急宣”才能航船,说明江水的险。
3)运用夸张的修辞,使三峡的险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7、鉴赏“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运用了动静结合。从俯视的角度描写,用过“肃”来修饰“湍”,用“绿”来修饰“潭”,色彩各异,准确而生动的写出了江水澄澈,风光妩媚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冬之景的喜爱之情。
8、“怪柏”作用?
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投进了一股生命的气息,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9、三峡水不同季节具有哪些不同的风格?
夏之水:奔放美
春冬之水:清幽美
秋之水:凄婉美
10、结尾引用渔歌的作用?
(1)渲染秋天萧瑟的气氛,是对前面写秋景的补充。
(2)一言狭长,一言声哀,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领连、狭窄、水长的特点。
(3)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1、本文描写了三峡的壮丽景色,其间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你读了本文后有什么感想?
通过描写三峡的美景,突出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读完本文,让我领略到长江三峡的神奇秀美及母亲河长江所孕育的灿烂的中华文明,因而爱护长江,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责任。
12、“早发白帝城”和“三峡”的关联?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两句借用了三峡中“朝发白帝城,暮到江陵”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与三峡中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句相照应,都写出夏季三峡水流急,水速快的特点。“两岸猿声啼不住”这一句和文章中“常有高猿长啸,嘱引凄异”一句照应,都写出三峡猿鸣凄凉,链接不断的特点。
13、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夏季的校园。
示例:日光照在班级的窗上,显出那美丽的倒影,给我们一丝温暖;在操场上,飞奔的孩子们在玩耍,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操场那清幽的小草慢慢长起,让我们在跑步中多了一份轻松,给我们在夏日中增添了一份光彩。